浅谈高中艺术课中的“对话式”教学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0-06-11浏览次数:98


浅谈高中艺术课中的“对话式”教学

宋海军

内容摘要:高中艺术课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对话式”教学,即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高中艺术课的价值。本文通过对高中艺术课“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方法策略的研究,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信息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体验审美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艺术课对话教学交流自主学习

高中艺术课的课程是在以视听为感受的认知和体悟艺术形式美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范例的人文内涵及其表现的多样性,重视学生参与具有综合性艺术特征的多种实践活动,学科知识不仅涵盖了美术、音乐、戏剧、影视、建筑、书法的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还牵涉很多其他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为全面综合的审美情感体验与艺术实践中提升美学价值的学科。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愿望,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潜能和审美冲动,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艺术教学活动中的探究与学习,成为审美的主人,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对话式教学,颇有实效。

所谓对话式,就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为特征,以兴趣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和生生间的民主化的、互为主体化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好奇心,能满足学生好奇探究的愿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技能,体验收获的快乐。对话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包括五种内涵: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实际课堂教学案例与大家共研在高中艺术课中“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案例《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赏析》

一、生成话题——对话教学的前提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创设对话的情境,学生感知到情境中蕴涵的有意义的问题,生成师生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课程导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西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欣赏具体的作品来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延伸的人文内涵。同学们都听说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谈起。知道《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吗?

学生:知道

老师:好,谁能为大家来解读一下这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呢?

问题是“对话式”教学的核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使问题衍生为知识表征或新的问题,而问题同时又成为师生关系的中介和对话体系的桥梁;另一方面,问题的迎刃而解又以师生间的适应与合作为基点。首先笔者以具体的作品欣赏解读为切入,视觉直观——理性分析——对话交流——问题延伸——结论验证——审美体验。

二、创造对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对话欲

这一阶段创造对话的氛围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真诚对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展开的,对话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作为对话的媒介,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发学生特定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才能使学习深入到学生思维意识的深层。

课件辅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图文结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为线路依次推进。

三、对话交流——对话教学的中心

对话交流,是“对话式”教学的中心。一般可以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两种主要的形式。

1、师生对话,由各学生代表畅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或其他学生及时对发言做出相关点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2、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利于学生全员参与,互相启发,分享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学会竞争与合作。

当然在具体的生成和对话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层次:学生自己的心灵对话,学生小组内的对话,组际之间的交流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等。在这里师生与生生群体的互动对话充分展开:

学生1达·芬奇这份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预知自己被叛徒出卖,在受难之前与其12门徒一起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时,他说出了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话,画面所描绘的正是耶稣说出这句话后引起门徒们骤然震动的场面。画面抓住了最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以耶稣为中心,12门徒有规律地每三人分为一组分列在他的两旁,最左边是巴塞洛缪、小詹姆士和安德鲁,接下来是犹大、彼得和约翰,耶稣右边是托马斯、老詹姆士和菲利普,最右边是西蒙、犹太和马太。他们有的惊奇地站起来,有的在沉思,有的愤怒地握着切面包的刀子,有的向耶稣询问,有的相互议论……而叛徒犹大手捂钱袋,侧着身,显出异常的惊恐。在这里,达·芬奇以绘画形式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性格心理描写,画中人物强烈的身体姿势、手势与面部表情,真实地流露出他们的品德与个性。

老师:从画面的背景故事解读,很好,看看有谁有补充的吗?

学生2在构图上,耶稣两侧门徒以三人为一小组,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低起伏,疏密交错,显得自然生动,富有节奏,打破了容易呆板的对称格局。其中,11个门徒虽然姿态和手势不同,但都有一种向心感,并且和耶稣一起都处在明亮的光照中,唯独犹大采取离心的姿态,且处在阴影中,象征叛徒阴暗与背叛的心理。处于中心位置的耶稣神情泰然,其头部与伸展的双臂构成稳定的三角形,也形成画面的核心。而从他背后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则如同神圣的光环,罩在他的头上,突出了人物的庄严与神圣。

老师:不错,学生2从艺术特点做了补充,那么还有没有自己不同看法的呢?

学生3刚不久我看过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说《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其中就有解读这幅作品:在画作左偏下有一个不祥的姿势,一只挥着匕首的手从这群人中伸出来;仔细看看吧,这只手其实不属于这画中的任何一个人。耶稣右手边的人,据说是女扮男装的玛利亚·抹大拉,并非福音书中的约翰。彼得,后来他将执掌教会。此刻的他在玛利亚·抹大拉的面前做了一个恐吓的手势,显示出他的嫉妒。玛利亚·抹大拉和耶稣靠座在一起,上身向外分开,形成一个“V”字形,这是一个古老的代表女性及圣杯的符号;再仔细看,他们的座姿也形成一个巨大而完美的“M”轮廓,那代表着婚姻(matrimony)或抹大拉(Magdalene)。耶稣和抹大拉的衣服颜色是对应的。耶稣穿着一件红罩衣,披着一件蓝斗篷;抹大拉穿着一件蓝罩衣,披着一件红斗篷,一阴一阳互补。桌面上并没有什么物体可能是圣杯或圣餐杯;只有盛酒的玻璃杯。

老师:全新的解读,的确在理,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幅作品。

学生2那是小说的解读,有待考究……

学生3且不说“达芬奇密码”真实与否,但从《最后的晚餐》中我们确实看到了画中的图示暗藏的玄机,我觉得应该重新认识这幅作品,老师你认为呢?

老师:已有的先知我们要继承、了解、掌握,而探索、求是、创新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它能让我们不断革新、不断创造、不断向前迈进,你们的解读让我用重新了解了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让作品光芒又一次映射出那应有的魅力。

好,我们看达芬奇的另一张代表作品《蒙娜丽莎》(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4(举手):老师,达芬奇的这张《蒙娜丽莎》究竟有何传奇般的魅力呢?如何欣赏呢?

老师:《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间创作的,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个体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基础上的,特别是需要学生有相关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自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个人自学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而是一种体验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体验拓展——对话教学的深入

在这种平等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融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在课堂对话体验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让学生正真自主的学习。

作业布置:选择文艺复兴三杰中的另两杰,对其作品进行解读赏析

这一环节主要是课上对话教学的课外延续,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后“对话式”效应起到牵引助推的作用。

五、评价思考——对话教学的升华

评价是“对话式”教学中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在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对话反思”,主要是指教师要对整堂课的进行全面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成功的做法、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闪光点,也包括不足之处,还包括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突现的灵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好问题及其见解等等。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课后对话,引导学生反思课堂中师生讨论的重要问题,领悟课堂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寻找出还没有弄懂的问题,主动去寻求新问题的答案。

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Klingberg.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特点。

在现代教育中考分不再是衡量学生唯一的标准。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而教师总是把自己凌驾课堂之上,唱着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现如今新的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新课标中首先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自主的课堂;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会学习;第三教学要体现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或有局限可圈可点,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对话式”教学在高中艺术课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很明显的,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如:学生从学习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对话的心态,坚持互动对话的原则,变传统师生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为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融,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保证;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学生从简单的乐于听从教师讲解、求得现成的答案转变为通过自己思考、表达、生生交流、师生对话来解决问题并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民主、平等与成功的体验。学生显示出较好的倾听能力和交际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进行沟通、合作、交流而共享他人的观点与想法;课堂发挥了学生的群体优势与个别间能力互补等。笔者相信今后“对话式”教学定能在课堂上有着更大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张华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对话教学初探》刘庆昌《教育研究》2001年第2211




版权:民办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勤奋路228号

邮编:201399